2021年第1期
12 月30 日下午,湛江市质量大会在市政府召开。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广东省质量大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质量强市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质量工作任务。市长曾进泽在会上指出,质量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以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锲而不舍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麦教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欧先伟主持会议。
曾进泽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支持下,我市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推动湛江质量强市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压力,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经受住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考验,承担起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使命,湛江发展经历重启恢复后,呈现出更加健康良好的势头;突出重点,推进我市质量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发挥部门的监管作用,发挥社会的共治作用。
麦教猛表示,湛江在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湛江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中央提出的“质量强国”战略、扎实贯彻落实广东省质量大会精神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在新时期以质量强市推动湛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希望湛江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在市场监管领域持续改革创新,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和创造更多“湛江经验”:系统谋划,在深化质量强市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聚焦重点,在推动质量提升上勇当尖兵;创新驱动,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不断突破;改革引领,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出新出彩;共建共治,在筑牢市场安全底线上汇聚力量。
会议还播放了湛江市质量强市工作视频,并为中国建设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广东省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颁奖。廉江市政府、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和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作经验交流。
12 月11 日,“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湛江)分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这是进一步推动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湛江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二级巡视员黄光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心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外观设计申诉一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樊晓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部部长彭雪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林鋆明等出席仪式。
黄光华表示,“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湛江)分中心”的建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推动我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纵向深入和横向铺开,为湛江市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有效履行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他希望湛江分中心要有明确的工作定位,以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服务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大力实施,努力将各项服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理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该中心和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调配合,实现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保障维权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业务技能培养,不断提高维权援助工作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维权援助工作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期待湛江分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加紧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有效助推湛江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为湛江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李心声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环节来抓,逐步建成并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 年1—10 月,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5863 件,累计专利授权量4543 件,电子申请率98.74%;商标有效注册量为5.68 万件,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居全省前列。企业和人民群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是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湛江)分中心的设立,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监管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希望湛江分中心成立后,要勇于接受新担当,奋力开拓新作为,进一步完善分中心基础设施、配备专业人员,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渠道,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专利纠纷机制,最大限度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为湛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林鋆明表示,湛江市市场监管局、湛江市知识产权局将落实好讲话要求,以此次揭牌仪式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局、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湛江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揭牌仪式后,黄光华一行前往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就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
近日,广东佛山一名2 岁女童趁奶奶不注意,误吃了放在桌上的降压药。可惜的是,奶奶发现后没有及时将孩子送入医院,而是急着联系孩子妈妈。待孩子最终辗转入院,距服药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诊治的医生说,孩子大约吃了三四十粒降压药,血压一下子降到很低,引起心跳骤停。最终,女童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参与抢救的护士长痛心地说:“当时送到医院的时候,小女孩已经是有发绀、悸发的心跳骤停,我们马上展开抢救工作,给予插胃管(洗胃),洗出大量的乳白色的药物。”
夺去孩子幼小生命的药物,是带着苦味的“硝苯地平片”,却因为包裹有糖衣,被孩子误以为是甜甜的糖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不得不说,养儿育女,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避险”。
01
因为,孩子误服药物的意外,并不是偶发事件。
2018 年9 月,6 岁的姐妹俩把止咳药水当饮料喝嗜睡不醒送医洗胃;
2020 年6 月,长沙一4 岁男童误服精神类药物“五氟利多”,引发中毒症状;
2020 年11 月,运城一幼儿误食高锰酸钾,警车开道急送入院;
2020 年11 月,娄底2 岁的男孩错把减肥药当巧克力吃了后,全身大汗淋漓,超过正常50% 的心率。
......
2017 年9 月20 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发布了一份跟踪2 家医院5 年数据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这份报告中有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年平均有约1500 名儿童因中毒而死亡;
86.4% 的中毒发生在家中;
44.0% 的中毒导致中重度伤害;
在儿童中毒事件中,药物中毒占比在40%以上;
81.4% 儿童药物中毒的原因为儿童自己误服。
虽然,绝大多数的药物中毒是儿童自己误服导致的,但细究背后的原因,大都和大人的疏忽息息相关。
因为47.9% 的家长把药放在了随手可拿到的地方;16% 的家长会把药说成糖丸、甜水,以致孩子对药产生错误的认识。
更可怕的是,99% 的幼儿可以在2 秒钟内打开普通药瓶,如若存放药物不当,就极有可能酿成大祸。
关于误服药物的危害绝大多数家长都很清楚,但有时候就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先放桌上一会儿,孩子也未必会拿;我小时候也被哄着吃药,现在不好好的嘛;孩子还小,这瓶子打不开的吧……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一时的疏忽和侥幸,最终造成了一个个让人叹息的悲剧。
02
因为儿童好奇心强,又善于模仿,所以在居家药物的保存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好防范于未然,不能让孩子为大人的疏忽买单!
鉴于儿童天生好动,所以强烈建议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
1、购买药品时,首选用力加压方可打开的药品,最好是按压转动才可以打开的安全瓶盖,使孩子即便拿到药品也不易打开;
2、家庭药物单独保存在小药箱中,并将药箱放于高处,小药箱应有孩子不易打开的设计,千万不要和饮料或零食放一起;
3、在拿取或放置药物时,请在柜子或桌子上操作,防止药品意外掉落;
4、如果药物不慎掉落,一定要认真打扫,确保地上没有掉落药物;
5、每次服药或使用外用药后立即收好,拧紧瓶盖,切勿随手放在饭桌或茶几上;
6、给孩子吃药的时候,不要骗说是糖果,更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药,如果没病,吃药反而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7、平时教导孩子,不要随便捡地上的东西吃。遇到不明来源的东西,先问问大人能不能吃,避免毒从口入;
8、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药,由于儿童喜欢模仿成人行为,如果在孩子面前吃药,就可能引起模仿,更不要让孩子帮忙取药;
9、废弃药品最好放到药品回收站,并注意特殊处理一下药品包装,确认儿童不能打开后及时丢弃。
03
但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情况。所以我们家长还要记住,任何急救都是与时间赛跑,像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孩子如果能尽早入院救治,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身为家长的我们依然需要明白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第一步,让孩子把吞食的药物吐出来,或采用催吐的方法尽量把药物吐出来。
第二步,尽快弄清所服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和误服的剂量。
第三步,把相关药物的残余物和有关说明书带上,帮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其次,弄清孩子误服的药物是什么非常重要。
因为在等待救护车或者送孩子就医之前,我们可以就不同药物做一些针对性处理。
如果是毒性较小的药物,比如某些维生素、普通中成药、止咳糖浆等。在服用剂量较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反应。在给孩子催吐之前,应让孩子多喝些白开水,这样可以起到稀释药物的作用,有利于催吐和加速药物从尿液排出。
如果是有剂量限制的药物,比如抗生素、安眠药、避孕药、降血压药等。我们应该迅速给孩子催吐,孩子吐完再喝大量的茶水,这样会产生较强的呕吐感,达到再次催吐的目的。
如果是腐蚀性较强的药物,比如苯酚、来苏儿等,情况是比较危急的。家长一定要沉着冷静,可以先试着给孩子服用3~5 个鸡蛋清,或者几杯牛奶,以此来减轻药物对肠胃的伤害,然后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
如果是外用药,比如家中常见的碘酒、云南白药等。可以先弄一些米汤或者面汤给宝宝喝下,这样可以起到减小毒性的效果,之后用筷子或手指去刺激宝宝的咽后部进行催吐,反复多次。
如果无法弄清楚孩子到底误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情况……别在家干着急了,赶紧把孩子送去医院,尽快,尽快,尽快!
所有的意外,总是预防为主,但在意外突发以后,最要紧的就是争分夺秒,将药物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身为家长,平时多储备一些急救知识,可在紧急时刻为孩子争取关键的“几分钟”。不要因为担心弄痛孩子,或干等救护车来,而眼睁睁地让生的希望溜走。
04
在儿童用药安全事件中,除了儿童自己误服,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长错误给药导致的。
今年9 月就发生过一起令人后怕不已的事。
江苏宜兴的一位宝爸,半夜给1 岁的孩子喂退烧药,错把“4 毫升”听成了“40 毫升”,竟然让孩子服下了正常用量10 倍的布洛芬混悬液!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出现大问题,但孩子也被催吐、洗胃、输液折腾得够呛。
据《2016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80% 以上的家长存在用药误区,如“不见效时,加大剂量用药”“中午忘记吃,晚上就加倍用药”“为了孩子能吃下药,将药溶于牛奶/ 饮料/ 粥汤后服用”“担心副作用,症状消失就停止用药”等等,诸如此类的用药误区,比比皆是。
由于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0,000 的儿童陷入无声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作为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对药物应有足够的重视,你做得越好,孩子离危险才会越远。
·避免给孩子用成人药: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品或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儿童使用剂量的药品。
·检查药物的合格性和保质期:拿到药物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没有任何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
·慎重确定剂型剂量:能口服的就不要打针,能注射的就不要输液,严格按照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和频率服药,不可以交叉服用类似药品或者擅自加大服用量。
·使用方法应由医生确认:询问医生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如有没有忌口,在饭前还是饭后服用,能否和饮料、牛奶等同时服用。
·用药前注意药袋标示:服用前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等,并检查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确认无误再给孩子服用。
·准确计算剂量:儿童用药通常根据年龄来划分,根据体重来计算剂量。不确定时不要盲目猜测,比如孩子明显超重时,一定要请教药剂师或医生来确定用药量。
“药能治病也能致病,甚至死人”,药品是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而且,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器官娇嫩,更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侵害,所以建议各位家长,无论何时都要记住: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家长不是给药治病的医生;
药物不是随便入口的食物。
在养育孩子的任何一个细节,身为父母多谨慎都不为过!